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资讯  >  正文

天津生态环境改善取得显著成效 美丽天津提速升级
2023-08-14 14:29:51 北方网


【资料图】

天津北方网讯: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,记者从生态环境局获悉,近年来,本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在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,绿色低碳转型,水、空气、土壤污染治理等方面不断提升,生态环境改善取得显著成效。

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持续走深走实。去年,天津市生态环境部门主动携手京冀成立工作协调小组,今年又充分发挥轮值作用,在雄安新区组织召开协调小组会,制定首批24项协同措施清单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。在津联合召开首届京津冀生态产业创新发展大会,聚焦走好“两化路”,联合中科院、中石化等央企央院,全国首创“环保科技产业创新共同体”,以科技创新赋能、环保产业带动,服务保障传统产业绿色转型。坚持大气治理一体化,三地PM2.5年均浓度历史性进入“30+”;坚持水污染上下游联治,实施三轮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,引滦水质污染物浓度平均降幅超过50%;坚持法规标准协同,制定地方法规、出台规划方案,全部设立“区域协同”条款或章节,建立区域执法定期会商、联动开展、吹哨报到等12项制度。

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不断加快。天津51台套公共和自备煤电机组稳定达到燃气排放水平,4家钢铁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,天津港南疆铁路扩容等3条专用线开通运营。探索环评“打捆”审批新模式,创新实施新建项目污染总量指标“先用后补”“跨区调剂”和“差异化替代”,制定实施绿色发展“领跑者”企业评选制度,既服务保障新建项目落地,又让绿色转型的企业得到实惠。全面启动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今年首先创建300个“无废细胞”。连续四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。

蓝天白云逐渐成为“新常态”。天津统筹推进燃煤源、工业源、移动源、扬尘面源污染治理,PM2.5从2013年的96下降到去年的37微克/立方米、累计下降61.5%,降幅走在了全国前列。今年以来,天津一方面保障企业正常生产、一方面指导企业有效减排,努力对冲不利气象条件影响,PM2.5升幅从一季度的37.8%收窄至目前的13.9%。总的来看,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趋势没有变、也不会变。在精准应对重污染天气方面,指导服务12条产业链39家重点企业提高环境绩效,确保重污染过程不限产、不减产,同时强化区域协同、排放大户监管,严格执行国家减排措施,重污染天气从2013年的49天减少到去年的4天,长时间、大范围的浓烟重霾已经成为“过去时”。坚持打好群众身边的噪声、异味等突出问题攻坚战。纳入今年民心工程强力推动实施,全国首创恶臭污染分级分类治理,创建30个安静小区,开展“降噪护考”专项行动。

清水绿岸的场景越来越多。全市地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%。深化水环境治理。全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,每年10亿吨污水“由废转清”,全面推进入河、入海排口“查、测、溯、治”,倒逼推动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,“一河一策”治理黑臭水体、入海河流,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,入海河流实现全面稳定消劣,国控断面优良水体占比从2014年的25%提高到去年的58.3%,劣Ⅴ类水体占比从65%到实现全面消除,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从1.7%提升到71.7%。推进水生态保护。建成海河-独流减河、海河-永定新河水循环系统,海河(河北区段)成功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。

牢牢守住了土壤安全利用底线。天津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,推动中石化、中海油等绿色化改造试点建设,全面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监管,坚决避免新增土壤、地下水污染。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利用,更新发布建设用地管控和修复名录,加强腾退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,农耕地、建设用地全部实现安全利用。

下一步,天津市生态环境部门将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“十项行动”,加快推进美丽天津建设,努力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上当好先行者、示范者。(津云新闻记者霍艳华)

热门推荐